龙8登录杨万里有诗云:“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一杯清茶,满载君子风骨。眼前是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教授朱海燕,她身着特色茶服,正与学生们品茗聊天。交襟云纹的暗红上衣,绘有仕女图的长裙与她脸上温柔的笑容相互映衬,茶香在她身旁袅袅上升。
佳茗似佳人,茶席前端坐的“艺术家”是她,田间山头的“主播”是她,奋笔疾书的研究者也是她。作为茶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她培养出一大批深耕于茶领域的学生,作为一名从事茶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者,她身体力行推进园艺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而她也始终如茶,一身风骨,满腔赤诚。
问及做直播的感受,回忆起3月8日的首次直播,朱海燕笑着说道:“想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茶,感受这一片叶子的魅力。直播是一个接近年轻人的方式,成为主播,我很兴奋。”
今年,高校老师不仅上网课,还会做直播。为何做“寻茶地理”的系列直播?“一开始没往直播上想,我们去茶园是为了了解一下疫情期间茶园的生产情况。”朱海燕解释道,“后来在3月初,我义务帮忙直播普及湖南绿茶知识,发现很多网友都在直播间热烈回应。心想,原来做直播也不是个难事,并且传播率也挺广。”
在“寻茶地理”直播中,朱海燕介绍茶知识的过程中,也融入了许多人生哲理。如在探访“茶禅一味”发源地夹山寺的直播中,她对话“茶禅一味”的两位大师,探讨“茶禅”与“禅茶”之间的区别、介绍禅茶的历史及泡茶、倒茶、品饮的讲究,与大师共饮牛抵禅茶来探讨“茶禅一味”在生活中的实践。她解读道:“禅的最高境界就是平常心,茶禅要求保持欢喜心、平常心,不计较、不比较,日常生活中如此也能摆脱自我桎梏,如品饮一杯牛抵禅茶,内心不抵,方得自在。”
这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共鸣,“闲暇时,铺好茶席,约上三两知己,从日常琐事聊到天南地北,沾染上一身茶香;忙碌时呷一口浓茶,任由茶水从口腔刺激到大脑,苦涩之后的回甘竟是满满的感动,好像所有的忙碌是值得的。”一位网友在直播互动区这样留言。
算起来,朱海燕与研究生组建的直播团队从2020年3月起,围绕大湘西地域,团队行程5000余公里,开展了近20场关于茶叶生产、茶叶冲泡品鉴的直播,逾100万人次观看。古丈县、保靖县、沅陵县、石门县、岳阳君山岛、湘潭市等多个茶叶产地以及湖南省茶叶博物馆都有她们的身影。
提起此次寻茶地理的成效,朱海燕慈爱地看着身边倒茶的学生说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方法,教学环节中去茶园实习的两个月,对学生来说也是最有收获、记忆最深刻的。学生们经过实践而写出来的论文,才是踏踏实实地写在大地上的。”
“茶不仅仅是味觉和嗅觉的记忆。”朱海燕带领学生深入全国各地茶产区深入体验、传播茶文化,是她一直以来所期望的教学形式,创新性的文化传播方式也是朱海燕坚持的事业。实际上,朱海燕的学茶、研究茶、传播茶文化之路也一直坚持着创新。
作为中国“茶美学研究第一人”,朱海燕独著了《中国茶美学研究——唐宋茶美学思想与当代茶美学建设》和《明清茶美学研究》,对中国茶美学展开系统性研究且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补充了茶美学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构建中国茶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提起这些贡献,“我首先是一个教授茶文化的老师,然后才是茶文化研究者。”朱海燕谦虚地说。
“‘心系家国天下,身传道德文章’是一个高校老师,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责任。”怀抱着传播中国茶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朱海燕也在传播茶文化、教书育人这条路上发光发热。
除了高校内的教学外,她还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开设了两门课程。2016年,开设了《中国茶道》,至今共开设了十期,此项课程开设当年报名人数达9.4万,被评为最受欢迎慕课前十之一。2017年《中国茶道》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在线开放精品课程,且作为精品课程第一批入驻学习强国平台。此外,2018年她还开设了《中华茶礼仪》课程,该课程刚开的第一期,便入选为“最美慕课——首届中国大学慕课精彩100”名单。
在《中国茶道》这门特色课程上,朱海燕多次创新课程形式,将传统课堂革新为混合式教学,再进化为翻转课堂。为了保证慕课的学习效果,她不仅身着传统服装,仔细挑选拍摄环境,以身践行茶美学,还苦练普通话,提升自我。“我担心如果找人配音,就不能很好地向学生传达课程的精髓,影响教学质量。”谈及课程的制作,朱海燕兴致勃勃。
当谈及新课程的计划,朱海燕立马拉着记者来到电脑前,一边热情地介绍课程大纲的构思,一边盯着课程画面是否符合美学标准。问及课程制作的初衷,她认为,“茶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历经千年的演变,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今天,茶也作为‘文明、礼让、和平’的使者,沟通世界的桥梁。用一茶一物讲好中国故事,让传统之花永开不败,我们的文化自信必将挺立不倒,更加坚定有力。”
在直播的过程中,朱海燕也总关心着学生们。疫情期间很多产业都受到了影响,面临茶叶等农产品销售困境的“90后”农人陈萌也不得已求助老师,他邀请朱海燕去他的茶园做一场直播,以便让更多人了解他的产品,朱海燕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位教授能走下讲台,走到田间地头,为我助力。”陈萌感叹道。
谈及此事,“我深深懂得从事茶叶生产的艰难,更放心不下他们,学生们的发展,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茶产业的未来,我也想通过这种直播和访谈,深入现场了解中国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如果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我内心是十分愿意的!”朱海燕如是说。
朱海燕对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关注,也不局限于对自己学生事业的关心。她还担任湖南省科技特派员、湖南(石门)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队成员,为石门县广大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贡献科技力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春茶销售面临严峻挑战。3月份,朱海燕教授专程赴位于石门县雁池乡的西山垭茶叶基地指导春茶采摘、加工,并利用网络平台现场直播基地生产的茶品及加工流程,帮助山区茶农扩大销售、稳固脱贫攻坚成果。
“朱海燕教授带领的湖南农业大学直播团队与‘中国制茶大师’覃小洪合作演绎手工制茶技艺的直播,给予了我们县茶农很大的心理和经济支持。平台直播仅2小时,收视量就已达万人次,湖南石门渫峰名茶有限公司已接到1000多笔线上订单,‘石门银峰茶’‘牛抵茶’等高档明前茶也销售火爆,这大大提升了我县茶农依托茶叶产业稳定增收的信心。”石门县农业农村局茶叶办主任丁芙蓉提及此事依然心怀感激。
“茶与生活息息相关,茶产业是横跨一、二、三产业的特色产业。”朱海燕说:“在当前茶产业蓬勃、茶文化繁荣时期龙8long8,社会对茶学知识有着旺盛的需求,服务社会,服务三农,也是学者对社会应有的一种责任。”
培育英才,为茶领域开枝散叶;笔耕不辍,开辟茶美学新领域;创新课程,拓展茶文化传播范围;勇担责任,致力于信息化扶农助农,茶之美、中华文化之美也在朱海燕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茶香弥漫,美在流转,如她所说,“只要传播的脚步不停歇,我们脚下的路就会不断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