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客户端登录龙8客户端登录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8日电(记者 姜煜)茶乡茗茶来,香飘满申城。5月8日,为期5天的2024年婺源茗眉上海品鉴会在上海恒大茶城隆重开幕。本次活动由婺源县人民政府、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联合主办,得到了上饶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的全程指导。
婺源县政协主席汪学群在品鉴会开幕式致辞时表示,婺源山清水秀茶更香,茶叶是婺源传承千年的特色产品,一直以来,婺源县委县政府布局茶产业发展,坚持走“绿色崛起”之路,积极建设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统筹发展新格局,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说:“我们愿意以茶为媒,推动交流合作,我们将以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快婺源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茶叶协会会长顾莲生表示,近代以来,婺源绿茶行销海外,长久享誉国际市场,婺源和上海两地茶产业交流互动源远流长、前景广阔,婺源绿茶在上海的爱茶人中享有很高的口碑龙8long8,希望婺源上海两地茶行业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携手共进、鼎力前行,深化合作交流,共同续写婺源茶的发展新篇章。
婺源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与安徽休宁、浙江开化同属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婺源森林覆盖率达82.64%,是国家生态县。婺源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业是婺源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全县茶园面积20.8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55亿元,婺源绿茶品牌价值32.02亿元,涉茶人员达22万人。
为进一步统筹发展茶产业,婺源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婺源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茶产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每年1000万元,用于支持婺源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品牌体系建设、市场营销开拓、品质升级、科技人才、产业融合、文化挖掘等10个方面,加快培育茶产业新质生产力,真正让婺源茶成为赋能茶农、赋能茶企、赋能茶文旅的“金叶子”。
据婺源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党组、主任查友洪介绍,婺源自古“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被誉为“茶乡”,素有“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之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婺源绿茶“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优质品质,1915年,婺源绿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96年,婺源大鄣山“云雾茶”获得中国首个茶类产品AA级绿色食品证书;1997年,婺源绿茶开始出口欧盟,并连续25年占据欧盟有机绿茶市场半壁江山;1999年,婺源绿茶荣获中国99昆明世博会金奖;2020年,大鄣山茶园荣获“卡洛·斯卡帕国际园艺奖”。多年来,婺源荣获了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婺源绿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茶文化之乡、智慧茶业样板县域、全国农业(茶叶)全产业链典型县、中国茶业百强县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
据介绍,婺源20余万亩的茶园,其中有11万亩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群体种占一半以上。从婺源群体种中通过无性系扦插选育出上梅洲、鄣科1号(赣茶2号)、婺绿1号分别在1985年、2002、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婺源县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自2008年建设以来,每年稳定良种茶苗繁育面积50亩以上,每年约繁育良种茶苗500余万株,累计共繁育良种茶苗7000万株以上,并在赵家茶园有“婺源绿茶”母穗培育园680余亩,力争再通过5至8年时间选育2至3个国家级茶树良种。
婺源县委徐艺华在品鉴会现场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介绍了婺源茶产业发展的下一步工作。一是推动文化兴茶,积极对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权威茶行业组织承办有影响力的茶事活动,开展“最美茶艺师”“最佳茶楼”“最佳匠人”等评比。二是推动产业转型,按照“稳定面积、提质增效”的要求,推进茶园生态系统升级,瞄准北上广深等市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到全国大中城市和绿茶主销区举办婺源绿茶品牌特装、推介会、品茶会,组织企业抱团闯市场,加大与抖音等头部电商平台的合作,打造抖音热搜、塑造婺源茶明星产品。三是激发茶业协会活力,通过茶业协会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政府与协会的良好联系机制,提升协会影响力及服务效能,以茶业协会为抓手主攻“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市场”三要素,大力推进茶业品牌建设。
此外,婺源茶产业还将积极推动科技赋能,具体包括:持续推进茶树良种选育试验;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升有机茶生产管理水平;推进茶产业数智建设;与中茶所战略合作,筹建婺源博士工作站,围绕婺源茶资源综合利用,开展茶饮料、茶保健品、化妆品等深加工技术研发,促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本次上海品鉴活动既是共品茶香、共论茶道、共商茶事的盛会,也是推介茶品、推广茶事的舞台,进一步激活了婺源茶流通市场,提升婺源茶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我们希望利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向更多海内外消费者推荐婺源好茶,让更多人认识婺源茶、爱上婺源茶,感受婺源茶的魅力。”徐艺华说。(完)